2020年说道,2021年讲德,跨年讲道德,也真没谁了。闲话少说,老子,继续说。
老子普遍流传的版本是把38章“上德不德。是以有德”作为德篇的开始。这跟“道可道。非常道”一个套路。上来就让人搞不懂。不是这样的。老子讲德,也是循序渐进。先说德之源:孔德之容。惟道是从。大德的样子。是由道决定的。
德由道来。道这个东西。似有若无。恍恍惚惚。其中却有实物。深远暗昧。其中却有精质。这精质是最真实的。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。自古至今。祂恒常存在。依据祂。才能认知万物的本始。我怎么才能知道万物本始的情形呢?从道认识的。
道生万物。德育万物。形塑万物。势成万物。
由道至德,自然过渡。
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视德。道之所以被尊崇。德之所以被珍视。就在于其不主宰干涉万物。而顺任自然。因而。道生发万物。德养育万物。使万物得以生长化育。成熟结果。爱养调护。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。抚育万物而不自恃其功。长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。这就是深远的”玄德“。
接下来,老子再说上德不德。
上德的人不以其德为德。因此实是有德。下德的人刻意求德。因此实是无德。上德之人顺任自然无心作为。上仁之人有所作为却不以为意。上义的人有所作为却以之为意。上礼的人有所作为得不到回应。于是就扬着胳膊使人强从。所以。失去道而后才有德。失去德而后才有仁。失去仁而后才有义。失去义而后才有礼。
老子对孔子的态度很清楚了吧。仁义礼智信这些玩意都是失去道和德之后的产物,是虚伪浮华的巧智之学。
“礼”这个东西。是忠信不足的产物。是祸乱的开端。预设的种种礼制规范。不过是“道”的虚华。是愚昧的开始。大丈夫立身敦厚。不居于礼制。存心朴实。不居于虚华。所以要舍弃礼制虚华而立身朴实敦厚。
大道废弛。才会提倡仁义。智巧聪明。才会盛行伪诈。家庭不和。才会显彰孝慈。国家陷于混乱。才会出现忠臣。
老子这几句话,穿越了2000年的时空,颠覆了以孔子为万世师表的全部中国历史。这个坐在庙堂之上成为帝王之学典范的虚伪的孔子,实在是天下的罪魁祸首啊。老子在见到孔子的时候就把他看透了。
接下来,老子说怎样养护身心、积累德性以治天下。后边政论的部分更加流畅。由此我猜这可能本来是给周天子的上疏。但最终并没有递上去。
老子生活在东周周灵王时代,也被称为春秋时期,那个时候周天子虽然为天下名誉的共主,但各诸侯邦国已经各自为政,相当独立。周王室不但权力很有限,财政也很困难。
举个栗子。周灵王的爷爷周顷王,因为王室财政一贫如洗,无法安葬其父亲襄王,只得派毛伯卫向鲁国讨钱。后来鲁文公派人送钱到都城,才安葬了襄王。到了周灵王之子周景王,财政困难到连器皿都要向各国索讨。当时的晋国没给景王送器物,周景王列数王室赐给晋的土地财物,讽刺其“数典而忘其祖”。数典忘祖。
宠辱若惊。贵大患若身。为了天下珍惜和爱护自己的身体。宠辱不惊。天下才可以托付给他。
治理天下,首先要养护好身心。养护身心。没有比蓄养精神更重要的。蓄养精神。就是不断地积蓄德养。德养深厚,就能攻无不克。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,掌握治理国家的法则。这就是根深祗固,长生久视之道。
德养浑厚的人。就好比初生的婴孩。毒虫不螫他。猛兽不伤他。恶鸟不啄他。他的筋骨柔弱。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。他虽然不知道男女交合。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。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。他整天啼哭。但嗓子却不会沙哑。这是因为元气淳和的缘故。知和气就是常道。知常道就是明智。贪生纵欲就会遭殃。
欲念主使精气就是逞强。逞强就会衰老。这就叫不合于道。不合于道就会很快地消亡。
精神和身体合而为一。能不相分离吗?聚结精气以致柔顺。能像婴儿那样元气淳和吗?清除杂念而观照内心的深邃灵妙。能没有瑕疵吗?爱民治国能顺任自然吗?感官内外交通。能持守澄静吗?智慧通达四方。能不用心机吗?
深知雄强。却安于雌柔。甘愿做天下的溪涧。常德就不会离失。而回复到婴儿般的淳和。
深知明亮。却安于暗昧。甘愿做天下的川谷。常德才得以充足。回复到自然纯真的素朴。
纯真素朴的道分散成万物。有道的人沿用真朴。则为百官的首长。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。
圣人没有偏私成见。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。善的人。我善待于他。不善的人。我也善待他。使人人向善。守信的人。我信任他。不守信的人。我也信任他。使人人守信。圣人治理天下。收敛自己的偏执。使天下人的心思归于浑朴。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。圣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。
天地没有偏爱。顺任万物自生自灭。圣人也没有偏爱。顺任百姓自作自化。天地之间。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?虚而不竭。生生不息。明智的人不轻易发号施令。轻易发号施令的人不明智。政令繁多反而加速败亡。不如保持虚静。
想要治理天下。却又要用强力去做。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。天下是神圣的。不能以强力统治。用强力统治。就一定会失败。用强力把持。就一定会失去天下。世人秉性不一。有行前有后随。有轻缓有急催。有刚强有羸弱。有自爱有自毁。因此。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的。繁复的。过度的措施法度。
少发政令是合乎自然的。狂风暴雨持续不了一整天。谁使它这样的呢?天地。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。更何况是人呢?所以。行事符合道的就与道同体。行事符合德的就与德同体。失道失德的人。就什么都得不到。同于道的人。道也乐于得着他。同于德的人。德也乐于得着他。同于失的人。失也乐于得着他。
最完满的东西。好似是欠缺的。但它的功用不会衰竭。最充盈的东西。好似是空虚的。但是它的作用没有穷尽。最正直的东西。好似弯曲的。最灵巧的东西。好似笨拙的。最卓越的辩才。好似不善言辞的。清静胜于浮躁。寒冷克服炎热。清静无为才能统率天下。
厚重是轻浮的根本。沉静是躁动的主宰。因此君子终日行事谨慎。就像行军不离辎重。虽有华丽的生活。却能不为所动。超然处之。为什么大国的君主。还要轻浮躁动以治天下呢?轻浮就会失去根本。急躁就会丧失主导。
治理天下。要常以不扰民为治国之本。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。那就不配治理天下了。
治理大国。就像烹煎小鱼。不要来回翻动。用道治理天下。阴阳和顺。互不侵害。人民就享受到交汇归同的德泽。
治理大国。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。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。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。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。这就是因为静定柔下的缘故。
老子这里谈到大国和小国的国际关系。
大国对小国谦下。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服。小国对大国谦下。就可以见容于大国。所以。或者大国取得小国的信服。或者小国见容于大国。大国不要过分想兼并小国。小国不要过分想依附大国。双方各取所需。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。
说完大国说小国。老子显然更喜欢小国寡民的治理模式。以下这章是重点。
封立小国而让国民稀少。即使有各种器具。却并不使用。使人民珍惜生命。而不向远方迁徙。虽然有船只车辆。却并不乘坐。虽然有武器装备。却无处去布阵打仗。回复到远古自然状态之中。吃得香甜。穿得漂亮。住得安适。过得快乐。国与国之间相互守望。鸡犬的叫声相互听闻。人们从生到死。也不必互相往来。
太上。不知有之。其次。亲而誉之。其次。畏之。其次。侮之。
上古最好的统治者。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。其次的统治者。人民亲近并且称赞他。再次的统治者。人民畏惧他。更次的统治者。人民轻侮他。统治者不足为信。人民才不信赖他。悠然而很少发号施令。事情办成了。百姓都说:我们本来就是这样啊。
古代善于为道的。不是教人智巧。而是使人淳朴。人民之所以难于治理。就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心机。所以用智巧治理国家。是危害国家。不用智巧治理国家。才是让国家蒙福。了解这两者的差别。就知晓治国法则。常守这个法则。就是玄德。玄德又深又远。与万物共同复归到真朴。才是极大的顺乎自然之道。
绝圣弃智。民利百倍。绝仁弃义。民复孝慈。绝巧弃利。盗贼无有。弃绝聪明智巧。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。弃绝虚仁伪义。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。弃绝巧诈货利。盗贼也就没有了。圣智。仁义。巧利这三者全是浮文巧饰。不足以治理天下。所以要使人民有所适从。保持纯朴。减少私欲。
不标榜所谓贤能。使人民不争名夺利。不以难得的财货为重。使人民不去偷窃。不显耀贪婪的欲望。使民心不被迷乱。圣人治理原则是:排空百姓的心机。填饱百姓的肚腹。减弱百姓的争竞。强健百姓的筋骨。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贪欲。让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也不敢妄为生事。顺任自然的处理世务。就没有治理不好的。
执守大道。天下人都来归顺。归往而不互相妨害。大家都和平安泰。音乐和美。食物精致。就连过客都为之停步。谈论大道。是平淡无味的。看祂看不见。听祂听不到。用祂却用不尽。
以上老子谈了修德养精。不偏不私。顺任自然。少私寡欲。纯真质朴的治国之道。老子是最没有权谋心机的。韩非误解老子很深。
政治宽厚清明。人民就淳朴。政治苛酷。人民就狡黠。灾祸啊。幸福依傍在它里面。幸福啊。灾祸藏伏在它之中。谁能知道究竟呢?其并没有确定的标准。正可能忽然转变为邪。善也可能忽然转变为恶。人们的迷惑。由来已久了。因此。有道的圣人方正而无妨害。锐利而不伤人。直率而不放肆。光亮而不刺眼。
将要收敛的。必先扩张。将要削弱的。必先强盛。将要废弃的。必先兴举。将要夺取的。必先给予。这就是微妙的征兆。柔弱胜过刚强。鱼不能脱离池渊。国家的刑罚利器不可以轻易在人前耀示。
人民不畏惧死亡。为什么用死来阻吓他们呢?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。对于为非作歹的人。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。谁还敢为非作歹?自有专管生杀的天道去执行杀人的任务。代替天道去杀人。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。那代替木匠砍木头的人。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的。
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。可怕的祸乱就来了。
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。不要压榨人民不能谋生。只有不压榨人民。人民才不厌弃统治者。
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。是由于朝廷吞吃赋税太多。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。是由于朝廷喜欢胡作非为。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。是由于朝廷耽于厚养奢侈。所以人民轻视生命。因此。统治者不要以自身享乐为重,奢侈纵欲。
和解深重的怨恨。必然还会残留怨恨。以德来和解怨恨。这怎么能是妥善的方法呢?因此。有道的圣人虽执借据。但并不以此催偿债务。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。无德之人就像掌管税收的税吏那样苛取。天道没有偏爱。永远合于善人。
天道无亲。常与善人。这与“皇天无亲,惟德是辅”意思差不多。
以清静无为治国。以奇变用兵。以不滋事治天下。天下禁忌越多。百姓就越穷。人民利器越多。国家就越乱。心机智巧越多。怪事就越闹得厉害。法令越是森严。盗贼就越多。所以。我顺任自然。人民就自我化育。我清净安定。人民就正道直行。我不无事生非。人民就自然富足。我不奢侈纵欲。人民就自然淳朴。
我有三宝用于保全:一慈爱。二俭朴。三不敢把自己置于天下人之先。慈爱就能勇武。俭朴就能宽广。不敢把自己置于天下人之前。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。如今舍慈爱而求勇武。舍俭朴而取宽广。舍谦让而求争先。这是自取灭亡。慈爱。用来征战就能胜利。用来守卫就能巩固。天道要助谁。就用慈爱来卫护他。
老子这里已经在谈用兵了。过渡的很自然。
用道辅佐君主的人。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。穷兵黩武必然会遭到报应。军队所到之处。荆棘横生。大战之后。一定会出现荒年。善于用兵的人。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。并不以兵力逞强好斗。达到目的不炫耀。不自夸。不骄傲。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。不是逞强。
别人这样教导我。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。暴力逞强的。会死的很惨。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。
兵器是不祥的东西。人们都厌恶它。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。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。不是君子所使用的。万不得已用它。最好淡然处之。胜利了不要自鸣得意。如果自鸣得意。那就是喜欢杀人。
凡是喜欢杀人的。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。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。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。偏将军居于左边。上将军居于右边。这就是说要以丧礼来对待用兵打仗。战争中杀人众多。要以哀伤悲恸对待。打了胜仗。也要以丧礼的方式去对待。
善于带兵的。不逞勇武。善于作战的。不易激怒。善于胜敌的。不与对斗。
用兵的人曾说。“我不敢主动进犯。而采取守势。不敢前进一步。而宁可后退一尺。”这就叫做虽有阵势。却像没阵势可摆。虽要奋臂。却像没臂膀可举。虽面对敌人。却像没敌人可打。虽然有兵器。却像没兵器可执。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。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。因此。两军实力相当。悲悯的一方可以获胜。
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。死后身体就变得僵硬。草木生长时是柔韧的。死后就变得干枯。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。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一类。因此。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。树木强硬了反而容易被催折。凡是强大的。总是处于下位。凡是柔弱的。反而居于上位。
勇于坚强就会死。勇于柔弱就可以活。这两种勇的结果。有的得利。有的受害。天道所厌恶的。谁知道是什么缘故?天道的规律是:不争斗而善于取胜。不言语而善于回应。不召唤而自动到来。坦然而善于筹划。天网宽广无边。宽疏但并不漏失。
治理天下合乎道。就会把战马还给农夫用来耕种。治理天下不合乎道。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。在战场的郊野生下马驹子。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。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。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。永远是满足的。
假如我稍有所知。行于大道。就怕走了邪路。大道虽然平坦。但人君却喜欢走邪径。朝政腐败已极。弄得农田荒芜。仓库十分空虚。但人君还是穿着锦绣的衣服。佩带着锋利的宝剑。饱餐精美的饮食。搜刮过多的财货。这就叫做强盗头子。多么无道啊!
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值得亲近?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?获取名利与丧失生命相比。哪一个更有害?过分逐名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。过分敛财。必定会遭致更重的损失。懂得满足。就不会受到屈辱。懂得适可而止。就不会带来祸患。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。
从生到死。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。短命的人有十分之三。人活的好好的。却妄动作死。也占十分之三。为什么呢?因为奉养太过了。听说。善于养生的人。在陆上行走。不会遭遇犀牛和猛虎所害。在战争中也不被武器杀伤。犀牛对他无处投角。老虎对他无处伸爪。武器对他无法施展利刃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不作死。
能认知别人是智慧。能了解自己才算明达。能战胜别人是有力。能克制自己才算强健。知道满足才是富有。坚持不懈就叫有志。不失本分就能长久。身死而道存。才是真正长寿。
执持盈满。不如适时停止。显露锋芒。锐势难保长久。金玉满堂。无法守藏。富贵而骄。自取祸患。功业完成。就要含藏收敛。这是天道。
天下人都对我说道很伟大。却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。正因为伟大。所以才不像。若像。祂早就渺小得很了!上士听了道。勤力践行。中士听了道。将信将疑。下士听了道。哈哈大笑。不被嘲笑。就不足以称为道。
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:
光明的道好似暗昧。
前进的道好似后退。
平坦的道好似崎岖。
崇高的德好似深谷。
广大的德好似不足。
刚健的德好似怠惰。
质朴纯真好似浑浊。
最方正的东西。好似没有棱角。
无所不包的容器。很晚才能修成。
最大的音响。听来无声。
最大的景象。看不见形踪。
道幽隐而无名。
而只有道。
才能施与成就万物。
善于建立的不容易被拔除。善于抱持的不会轻易脱落。如果能够循道而为。子孙就会连绵不绝。把道付诸于自身。他的德性就会真实纯正。把道付诸于自家。他的德性就会丰盈有余。把道付诸于自乡。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。把道付诸于自邦。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。把道付诸于天下。他的德性就会普惠天下。
用自身来观照别身。以自家观照别家。以自乡观照别乡。以自邦观照别邦。以天下观照天下。我怎么会知道天下是这样呢?以上的道理。
不出门户。就能够推知天下。不望窗外。就可以明见天道。向外奔逐越远。对道认知就越少。所以。圣人不外出却能够推知事理。不察见而能明了天下。顺任自然而能有所成就。
我的话很容易理解。很容易施行。但是天下人竟不能明白。不能实行。言论有主旨。行事有根据。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。因此才不理解我。能理解我的人很少。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。因此有道的圣人穿着粗布外衣。怀里却揣着美玉。
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