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在每一刻都是那一刻應該有的最完美的狀態。不必期待明天會更好,也不必擔憂明天會更壞。明天不會更好也不會更壞,明天仍然會是它應該有的最完美的狀態。
唐代趙州從諗禪師問道於南泉和尚:“什麼是道?”南泉答:“平常心是道。”從諗接著又問:“道可以尋求嗎?”南泉答:“考慮尋求就背離道了。”
理解世界每一刻都是它應有的最完美的狀態,就很容易理解這兩位禪師的機鋒對白。
從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,這世界就完全按照其精密的原理和秩序運轉,沒有偶然,都是必然。
換句話說,這個世界是確切的。萊布尼茲說,這一個確切成就了的世界是「眾多可能的世界之中最好的一個。」因此“道”只須意會,不必尋求,用平常心看待確切世界的一切就是道。
德國人萊布尼茲是歷史上少見的通才,在數學史和哲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,獲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。
在數學上,他和牛頓先後獨立發明了微積分;在哲學上,萊布尼茲的樂觀主義最為著名,他認為,「我們的宇宙,在某種意義上是上帝所創造的最好的一個」。他和笛卡爾、斯賓諾莎被認為是十七世紀三位最偉大的理性主義哲學家。
萊布尼茲對物理學和技術的發展也做出了重大貢獻,在政治學、法學、倫理學、神學、哲學、歷史學、語言學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。
基於前輩亞里斯多德和斯賓諾沙的世界觀,他論證了:
- 世界是一統性的;2. 世界是確定性的。神是單憑其至善而創造這一個世界的。
要確定的了解一事物,則要了解其原因。要了解這一個原因,又要追索該原因的原因。以此類推,則可上推到宇宙未有之先——無,這個世界內的“因”無法完整解釋確切的“果”。必然有一個超越世界之上的“形上因”,也被稱為“第一推動”。萊布尼茨稱這個理論上必要設置的形上因為“神”。
神在創世之前,沒有任何物質可以依托,也沒有任何處境可憑藉。 “無立足境,是方乾淨”,神是單憑其至善的意志創造世界的。故,這一刻世界之所以是如此,就是因為這是最好的,是至善的可能世界。
人是不可能完全了解神的至善意志的,但人的心靈有記憶和籌劃,憑此,人可以分享神性,即道德的可能性。
人可以透過開放可能性,了解這個神創造的世界,而了解如何成為一個道德的人。
萊不尼茲不但創立了微積分、拓撲學,還提出了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基礎——二進制算術體系。 1703年他發表了題為「二進制算術闡釋——僅僅使用數字0和1兼論其效能及伏羲數字的意義」,但當時的巴黎皇家科學院院長封單內(De Fontenelle)“看不出二進位有任何用處。”
萊布尼茲斷言:「二進位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、最完美的邏輯語言」。他認為易經中的卦像不但與二進位算術密不可分,同時也表達了基督教的共相:一切數都可以用0和1創造出來,正像徵了《聖經》所說的上帝從“無”創造“有”。實際上,萊布尼茲1和0,本身就暗合了比基督教更古老的老子的“有”和“無”。
“反者,道之動;弱者,道之用。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”老子有無相生的循環往復,天然就是二進位算術來源的原理。萊布尼茲最後的一篇著作是一封長信——《論中國人的自然神學》,他堅信人類有著共同的天性和基於自然的理性,因而文化間在差異的表象之下必然有著內在的一致。
“一切是必然”只是自然原理,並不是神要介入人的認知和行為。
人的思考、認知、表達不應受到任何其他人的限制和審查,這是符合神意的。人在其社會共同體認可的法治之下擁有完全的自由。但人和宇宙萬物一樣必須符合自然的秩序和原理,這在創世之初就已是注定的必然。從這的角度看,完全自由和完全必然是一對完整的概念,類似有和無的關係。
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;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”,這句話是說,人知道了什麼是美,相對的惡自然就產生了,知道了什麼是善,不善也同時出現了。這同樣在說自然的原理,”故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形,高下相傾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”。人的認知實際是一組參照,離開參照,認知沒有任何判斷的價值和意義。
這一組參照歸根到底就是有和無,是1和0,大道至簡。因此最簡單的二進制算數能計算天下最複雜的東西。
好啦,今天就聊到這裡,謝謝您的觀看,我們下次再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