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主義「軟預算約束」本質上是以人治取代自由競爭和法治

科爾奈在他重要的學術著作《社會主義體制-共產主義的政治經濟學》中提到軟預算約束,最先指的是社會主義國家中,國營企業在發生虧損後,政府或其貸款人 對其進行救助的現象。意思是說,國營企業在資不抵債的時候不會破產,所以國營企業不會害怕破產,這就導致了國營企業膽子非常大,敢於借錢。軟預算限制問題,是所有經濟改革失敗的最基本原因。

中國經濟之所以在21世紀初期有過非常快速的發展,主要得益於兩個最重要的改革:第一是遏制了軟預算約束,第二是加入WTO。 中國的民營企業從無到有成為中國經濟的主體,就是在遏制軟預算約束的那個時期發展起來的。

「看不見的手」驅使市場經濟有效運作,「軟預算約束」則是看得見的手,實際上是政治權力的強制介入。

資本主義的根基是「硬預算約束」,社會主義經濟本質是「軟預算約束」。

我理解「軟預算約束」應該是凱恩斯主義在具體經濟單位上的極致運用。「軟預算約束」批量製造殭屍企業,是社會主義破產的根源。

「軟預算約束」,說到底是高度依賴強人政治,寄希望於一個超越自由市場經濟之上的、信息充分又高度理性的強人來深度介入經濟運作,且能對決策錯誤導致可能破產的後果兜底保護。這實質上是破壞自由市場經濟自發運作的基本規律,以「看得見的手」替代「看不見的手」,往往事與願違,催生更大的社會危機。

由於「軟預算約束」依賴強人經濟,這與依賴強人政治如出一轍,本質上是以人治取代自由競爭和法治。

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,「軟預算約束」背後的操刀者也有同樣的需求,這支撐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和權貴資本主義,同時擴大了寄生在經濟體中的權力尋租範圍和腐敗。

許小年在《凱恩斯主義真相與陷阱》中談到,接納凱恩斯主義人為操控經濟的,起先並不是美國羅斯福政府,而是納粹德國。以「完美的政府」來解救「不完美的市場」,結局往往是更大的災難。政府比個人牟利動機更強大,更動物兇猛,而且一旦無法在國內完成目標,會借助強人政治將危機擴散至國外,引發戰爭。

極權或威權政府坍塌後,因權力真空,「軟預算約束」不在,這導致的經濟低迷往往會喚起民眾更傾向於回歸對強人政治的依賴,而非法治,這也是普京作妖,俄羅斯和一些東歐國家到今天都無法完成轉型成功的主要原因。

而習共強化「軟預算約束」,搞國進民退,是極權控制需要和斯大林原教旨主義的死灰復燃。

由此可見,極權社會向憲政社會成功轉型的基礎,一方面是放棄強人經濟的「軟預算約束」,讓人為調控經濟回歸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;另一方面是從人治轉向法治,建立健全憲政,充分保護個人的「天賦產權」——生命權、自由權和財產權,絕不能回頭再走依賴強人政權任意干涉政治和經濟的老路。

5/5 - (1 vote)

Related Post

(Visited 71 times, 1 visits today)
Spread the lo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