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物龙凤帛画》,又称为《龙凤仕女图》,是中国东周战国中晚期的帛画精品,1949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东南郊楚墓,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帛画之一,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公布的64件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之一[1] 。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。[2]
《龙凤仕女图》于1949年2月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郊外陈家大山的一座战国楚墓[3]。当时考古学家在整理一个曾被盗掘的楚国墓葬时,在凌乱不堪的器物堆之中发现了一幅不被盗墓者注意的帛画,也就是现在所知的《龙凤仕女图》。事实证明,《龙凤仕女图》是至2010年为止发现的仅有的两幅战国帛画之一,是十分珍贵的文物[4]。
《龙凤仕女图》纵长31.2厘米,横宽23.2厘米,四周毛边[3]。质地为深褐色平纹绢,上着以黑墨,兼用白粉,但多已脱落。在画面的下方是一位双手合十,侧身而立,作祈祷状的妇女。她面向画面左方,长发盘起,梳成垂髻;身着云纹广袖长袍,腰身纤细,腰间束着白色的宽腰带;穿着曳地的长裙,裙角末端向上翻起。仕女的头顶正上方首先是一只正欲展翅高飞的凤鸟,占半幅画面。凤鸟鸟头朝左上扬,两翼展开,双脚一前一后,前脚前曲,后脚后伸。凤鸟身后还拖着两条长长的翎毛,向前弯曲至凤鸟的头上,使得整个主体造型成为一个环状,十分具有美感。凤鸟的左方正对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夔龙,占四分之一画面。龙身上装饰着一道道环状的纹路,龙头向上,宛如向上盘旋腾飞。龙凤与仕女一动一静,形成鲜明对比。[3][4]
由于这幅帛画年代久远,缺乏相关资料,从而人们对这幅画的内容含义若干不同的解读[4]。一种解释认为,凤鸟代表着生命,而夔龙代表死亡和战争。而仕女正在祈祷着凤鸟能够击败夔龙,取得胜利。另一种解释是:图中的仕女与战国时代的楚国神话密切相关,应该是传说中的洛水河神宓妃。还有的解释认为,图画要反映的是死者希求灵魂升天的希望,盼望夔龙和凤鸟能够引领死者的灵魂升天。[4][3][5]
在《龙凤仕女图》中,画者采用了白描的技法,用简洁、洗练而圆滑自然的线条勾画出主要人物和龙凤,有小写意的味道。全画构图平稳,安排恰当,虚实有度。[6]。
人物御龙帛画是战国中晚期的帛画精品,1973年于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公布的64件禁止出国(境)展览文物之一。现藏湖南省博物馆。
帛画呈长方形,长37.5厘米,宽28厘米。质地为深褐色平纹绢。
图中有佩长剑的男性,手执缰绳,驾驭一条龙。龙身如舟,龙尾站着一只白鹭;龙之下前方有一条鲤鱼领航。图画正上方打了一把伞,可见主人公身份显赫。寓意墓主人驾驭飞龙升天。画意引人联想屈原诗句:“带长铗之陆离兮,冠切云之崔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