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光影裏的陽明交通大學

交通大學源头之一的上海南洋公學,創建於1896年。南洋公學隸屬於招商局和電報局,校內設立師範學院、外院、中院和上院四院,公學首任督辦為盛本人,總理則為何嗣焜,美籍傳教士福開森為首任監院(President),規畫學務及延請西學教師貢獻卓著,是交通大學的滬校。

科舉出身的唐文治校長重視理工、國學教導,亦注重體育及軍訓教育,奠定交大文武並重之校風。

民國十年,北洋政府將滬校、唐校及平校合併為交通大學,立定交大在工程、科學與管理根基。民國十三年淩鴻勛先生接任校長,為中國新制大學最年輕的校長。

民國二十六年,抗戰爆發,與全國各大學一同改隸教育部,正式定名為「國立交通大學」,並成立理、工、管理學院。對日抗戰期間,交大播遷重慶九龍坡及貴州平越,不論歲月如何更迭,交大人始終深信彼血脈相連。

民國十七年,國民政府於南京成立中央研究院,民國三十七年選出第一屆院士,並於同年九月在南京舉行第一次院士會議。自民國三十七年迄今,出身本校或曾任教本校的中研院院士,至少有三十位。例如第一屆的淩鴻勛、茅以昇,第二屆的林致平、朱蘭成及第十二屆的傅京孫院士。淩鴻勛院士對新竹交大建校出力甚多,朱蘭成院士則協助母校成立半導體實驗室。

淩鴻勛校長1915年畢業於上海交大土木系,1924年正式出掌交大。1927年離校退職後投入交通建設,貢獻卓著。國府遷台後,極力奔走交大在台復校事宜,1957年出任交大電子研究所」籌備主任,交大得以復校其居功厥偉。今日校園內的竹湖、竹銘館及梅竹賽等,皆以其字「竹銘」命名,以誌永懷不忘。

淩鴻勛先生擔任隴海鐵路工程局長,沿路考察(民國十八年,三十六歲),1929

民國47年交大在臺復校,李熙謀先生出任第一屆所長(校長),在人力及物資均極艱困下開啟聯合國特別基金計畫,陸續設立電信電子研究中心及微波、雷射、半導體等實驗室。民56年交大奉准改制工學院,經鍾皎光院長多方爭取始擴大校地並增設電子研究所博士班。民58年劉浩春先生出任院長,充份發揮苦幹實幹之精神,拓展校地與校舍興建。盛慶琜教授接任院長後,以弘大之格局,徵收光復校區土地並積極規畫新校區。民67年交大恢復為完整大學,郭南宏先生出任第一任校長,帶領師生遷至光復校區並全力建設。

復校初期,人力物力均屬艱困,在李熙謀、鍾皎光、劉浩春及盛慶琜多位校長之努力耕耘下,交大屢屢締造許多的「第一」,真可謂1960~1970年代版的「交傲計畫」。

交大在台復校的起源地——交通大學博愛校區大門
創校七十四周年慶典
創校七十四周年慶典

趙曾珏先生於<交大復校之經過及其時代之價值與展望>一文中所言,幾可爲交大的復校作一總結:交大電子所的創立不但對學界及工業界產生刺激及衝擊,亦吸引更多海外學者來台授課,而交大也從純電子所、工學院、理學院、再添管理學院而漸趨完備。綜觀交大的復校在我國教育史上意義重大,不但將有形的科技與無形的精神發揚延續,亦加強了同學間的團結及與母校間的合作,此乃交大復校最大的力量。

gem_08

學生於計算機中心實際操作情形,Photo Credit: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

gem_09

學生進行半導體特性測試,Photo Credit: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

gem_12

梅竹賽啦啦隊,Photo Credit: 國發委檔管局檔案樂活情報

建校104周年校慶建校104周年校慶

台灣交通大學台灣交通大學

120周年校慶標識120周年校慶標識

位於新竹市的交通大學也同上海交通大學、西安交通大學、西南交通大學、北京交通大學並稱「飲水思源 五校一家」,代表五校皆系出於同源。饮水思源紀念碑也為各校的精神團結的象徵之一。

2021年2月1日,國立交通大學與國立陽明大學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。

「交通大學」校名寓交流溝通、廣結善緣之意,多年來本校無論與對岸交大或國際上諸多大學及研究機構,均積極展開學術交流及互訪活動。

  • 校訓

知新致遠、崇實篤行

  • 校徽
在台復校校徽

現行校徽上畫有中西圖書數冊堆列於鐵鉆之上,西文書背上所寫的ESA代表工程(Engineering)、科學(Science)及管理(Administration),為交大主要的教育內容。鐵鉆前倚放一錘,尖端懸著鐵環,表示學理間環環相扣,密不可分:理論與實作並重。鐵鉆基部的1896則是交通大學的創校年。校徽的背景是一盾形,盾紋歷歷可數,勉人忠於一己,勇於前進。環盾作齒輪狀,略似電機中電樞之橫截面,形狀為圓形、齒數為六十,代表一甲子,此運轉不息的齒輪,又隱含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之意。

但在台復校初期,由校友吳伯楨學長與盧善棟學長所設計的校徽,該校徽取消中英文校名,且齒數改為二四,代表二十四小時,隱含著「日復一日,週而復始,自強不息」之意。

  • 校旗
1958年在台復校時,由盧善棟、吳伯楨共同設計校旗,圖案與上海交大基本上是相同的。現行校旗采原設計理念,藍底黃圖,上面印有由右至左白色楷體的交通大學校名,校徽改為現行校徽,三條黃色平行直線代則代表滬、平、唐三所交大彼此血脈相通的深厚淵源。
  • 校歌

《台灣交通大學校歌》
作曲:蕭友梅
美哉吾校,真理之花,
青年之楷模,邦國之榮華,
校旗飄揚,與日俱長,
為世界之光,為世界之光,
美哉吾校,鼓舞群倫,
啟發吾睿智,激勵吾熱忱,
英俊濟蹌,經營四方,
為世界之光!為世界之光!

備註:在臺復校初期,交大沿用1943版校歌的前半段,歌作詞者佚名,作曲為蕭友梅教授。1999年6月9日台灣交通大學校務會議通過。

交大正门全景,竹湖,Credit:Wikipedia

 

5/5 - (1 vote)

Related Post

(Visited 93 times, 1 visits today)
Spread the love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6 − 1 =